第230章 离奇的审判方式(2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【畅读更新加载慢,有广告,章节不完整,请退出畅读后阅读!】

 这些犯人,以后是要干活的,可不能伤得太重了。

    这些人被痛打一次后,直接压入大牢,等待后续的处理。

    赵颜和黄安,在前来丰安城的路上,就商量好了这些人的用途。

    赵颜决定听从黄安的建议,采取黄安的建议,来处理这一类的罪犯。

    一般而言,这种罪犯是被关在牢房里的,生死由命。

    但现在,赵颜改变了主意。

    等在丰安城的主要任务结束,这些罪犯,会参与到以工代罪的计划中去。

    她很认可黄安对于罪犯的惩治手段,这些人罪犯往往身体强健,若是被一直关在牢房里,那不是平白浪费了一身力气吗?

    不如关几天,然后带着这些罪犯去干活,去修路、种田、开田等。

    这大热天的,让他们在大太阳底下干活,为城内百姓做贡献,为自己的罪行恕罪。

    不是比关在牢房,好多了吗?

    若是遇到需要判死刑的,痛打一番后,直接收监,并命左右,重新写好卷宗,让罪犯按压手印。

    这个痛打,可是真的痛打,甚至能让当事人都参与进来。

    往往这场痛打结束,罪犯不是骨折,就是直接残废。

    要不是赵颜派人拦着点,这些罪犯一定会被愤怒的汹涌人群,当场打死。

    压好手印的卷宗到手后,她再将自己的官印往卷宗上面一盖,卷宗密封入库,等待后续安排人手,将卷宗送往幽州城衙门府库。

    犯死罪的罪犯,赵颜只有审判建议权,她并没有资格当场行刑,给犯人执行死刑。

    她需要将卷宗送到上一级的州城幽州城中去,然后幽州城中的大人,会命人将卷宗,送往京城,等待朝中大人,和最后明皇的核实,最后再做出死刑的判罚。

    等核实结束,卷宗和判罚文书下达后,她才能命人将死刑犯给弄死。

    哪怕在丰安城,哪怕是赵颜的背景,和本身的官位,都没有资格当堂执行死刑。

    或者说,在大明帝国当中,唯有明皇,才有死刑的决定权。

    对于死刑,赵颜这样的朝廷命官,仅有审判建议权,但没有执行权。

    人命关天,哪怕在大明,死刑也绝不是一件小事情。

    别说丰安城主赵颜了,哪怕是在幽州城的幽州刺史,金身境的武道宗师,高正高大人,都不能对犯人执行死刑。

    这些卷宗,会统一送到京城,由京城中的大人们审核,最后由明皇判定后,才会做出执不执行死刑的决定。

    当然,这只是明面上的死刑的判决和执行方式。

    对于那些当官的大人物来说,将一个普通百姓至于死地,手段实在是太多了。

    他们完全用不到这么官方,这么正式的手段。

    在这个不讲究人权,不讲究卫生的时代,一个没啥背景,没银子的,能被主官审判为死刑的罪犯,在第一次被押着上堂,还未陈述案情之前,有很大的可能,会挨一顿毒打。

    这顿毒打,打的是案件双方,也就是原告和被告。

    不管有错无错,只要上衙门告状,就先抓起来打一顿。

    打一顿后,主审官员才会让双方陈述案情。

    这样离奇的判案手段,是大明官场的一种潜在规则,每一个主审官,用的都得心应手,而且对这种手段,赞不绝口。

    虽然不人道,但能提高极大的判案准确率,破案效率,也有很大的提高。

    毕竟,宁愿挨打都要告状,这说明那是真的有冤屈。

    而对于没有背景的死刑犯,主审官判处他死刑的时候,其实已经可以确定,此人必死无疑了。

    在官场上,卷宗转移,等待皇帝确认死刑能执行下来的流程太长了。

    而且,管辖区域经常出现死刑罪犯,那在一定程度上,可以反应出当地官员对百姓的教化责任,有很大的失职。

    所以,这些罪犯根本等不到明皇的判决,甚至,等不到卷宗从衙门中出来,就已经死在阴暗的牢房了。

    他们会在主审官的授意下,“被自杀”,或者“被病死”,“被越狱”等。

    赵颜选择的,同样是这样的方式,能被她认定死亡的罪犯,就没必要多活个一年半载了,还是早死早超生,下辈子做个好人吧。

    黄安不是好人,赵颜也不是大善人,他们两个可没多少时间和精力,浪费在这些能在大明,能在他们两个的手上,都被判处死刑的大恶人身上。

    城主府衙门的审判大会,开得如火如荼,围观之人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每结束一个案情,围观者都会欢呼雀跃。

    有关案情的相关,都会在极短时间内传出去,成为城内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    更有机灵的说书人,就守在吃瓜的第一现场,现场对案件进行艺术加工,帮着传播开来。

    而随着案情传播的越多,其造成的影响力越大,前来城主府主动看热闹的人,也就越多。

    同时,赵颜的青天大老爷名声,传播的也越来越广,获得的认可也越来越多。>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