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流放日常穿书第224节
【畅读更新加载慢,有广告,章节不完整,请退出畅读后阅读!】
??伏危点了头,叮嘱:“别掉以轻心。”??虞滢点了头。
??随后又道:“除陈副手随着去豫章外,二十个学生我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商量,最后也就十七个人愿意跟着去。”
??一同前去的,给家中二两银钱,不去的则留在医馆帮忙,一个月五十文钱。
??这个时代,学徒是只包吃住,不给工钱的。
??一下子拿得五两银钱,有人心动,但也有人生怕一去不返。
??仔细打听,听说余馆长的夫婿是去豫章大世家办差,以后还有可能当官,动摇的人更多了。
??五个姑娘,有一人不愿意去。
??十六个男子,只有两个是家里不放心,留在玉县的。
??至于医馆她原本带着的三个姑娘,季家姑娘不去,再留一个在玉县帮助余大嫂,只余一人跟着去。
??“豫章富裕,人才济济,你在豫章城开医馆,养这么多人,得有心理准备。”
??虞滢笑了笑:“就算人才济济,可专门看妇疾的医馆还是少的。”
??“只看妇疾,那些与你去的男学生呢?”
??“一家医馆,一分为二不就成了?”
??“再说,到时候他们的用处不在医馆上,这点你也是知晓的。”
??打仗了,最缺的就是军医。
??伏危“嗯”了一声,又问:“银钱可够?”
??虞滢:“那些剩下的金条和我这后半年出诊赚的,尚有千两家底,若是把粮食和药材都出手外地,本金和利润能回来三千两左右。”
??北边打仗,连着岭南的粮食和药材价钱都涨了起来,现在涨得不离谱,但依伏危所言,豫章在他回来时,粮食和药材的价钱,是玉县的二倍之多。
??伏危沉思了一下,应:“那些不急,到豫章后,我再暗中寻人把粮食和药材运走,待送到豫章再做打算。”
??余家兄嫂在医馆已十日。
??余大郎本就会医,也不用虞滢在意,余家大嫂则是费了心思去教的,也渐渐熟练。
??时下医馆分成了三份。
??余家兄嫂来管理,收成他们占大份,虞滢占小份,便是季家姑娘也有一份。
??分别是五,三,二。
??日后或有所变动,亦或者余家大郎不满足于玉县,想要去郡治开医馆,到时再重新再算。
??给季家姑娘这二成,一是因季家姑娘的苗子好。
??二是她现在兼顾打理一楼,待学医年限长些后再坐诊。
??三是人家自家都是开医馆,只开工钱,人家未必会一直留在永熹堂,为留住人才,自是得舍得血本。
??离出发去郡治还有五六日,伏危纵使有诸多顾虑,但还是差人去了新县,到衙门把余家所有人的罪籍都改为了良籍,再把余家所有人都接到玉县来。